一、微生物感染
1、大腸桿菌感染
幼齡豬在出生后3周以內極易感染大腸桿菌,其感染無季節(jié)限制。黃痢常波及一窩以內90%以上的仔豬發(fā)病,有的達100%,病死率很高;發(fā)生白痢時窩發(fā)病率可達30%~80%。
病原性大腸桿菌具有多種毒力因子,使豬只發(fā)生腹瀉和脫水,由于腸道的消化功能喪失,營養(yǎng)物質在腸道中發(fā)酵產生氣體,引起腸道的臌氣。
防治:仔豬一旦發(fā)生臌氣常無好的治療方法,故死亡率極高,運用敏感抗生素如頭孢噻呋可抑制或殺滅病原,但對臌氣卻無作用,所以更重要的是預防。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獸醫(yī)使用過量阿托品?蓪е箩t(yī)源性臌氣。
2、產氣莢膜梭菌感染
出生12h至7日齡的仔豬易感染,更多見于3日齡,窩感染率為9%~l00%,病死率為5%~59%,平均死亡率為26%。
大部分豬會發(fā)生血痢,腹部皮膚變黑,精神衰弱,不愿走動。小腸嚴重出血,腸壁出現(xiàn)氣腫,在其他腸管也會出現(xiàn)血樣液體。
防治:一些藥物如泰樂菌素、替硝唑對本菌有體外抑制作用,但實踐中運用效果極差,故死亡率極高。母豬產前注射C型魏氏梭菌疫苗,以及仔豬初生后即灌服或注射敏感藥物,配合改善環(huán)境和管理。
3、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感染
傳染性胃腸炎一般發(fā)生于冬、春季,可通過豬的接觸傳播,多呈地方性和周期性流行性。
病毒感染小腸上皮細胞后,使其迅速脫落,難以分解乳糖和其他必要的養(yǎng)分,由于滲透壓的作用,從而引起水分的停留,甚至從身體組織中吸收體液,產生腹瀉和失水。同時營養(yǎng)物質在腸道中發(fā)酵,產生大量氣體,造成胃腸臌氣。解剖尸體脫水明顯,胃內充滿凝乳塊,腸管擴張呈半透明狀,腸系膜充血。類似病變也可見于流行性腹瀉。
防治:已發(fā)生臌氣的臨床病例無特效藥物,對腹瀉病例運用支持療法和控制繼發(fā)感染效果很明顯。一方面補充體液和防止酸中毒,應用口服補液鹽進行喂服。另一方面使用敏感抗生素防制繼發(fā)感染,可選擇頭孢噻呋、小諾霉素等。也有干擾素對本病有效的報道。
4、感染性便秘
某些傳染病、寄生蟲病及其多病原混合感染例如豬瘟、藍耳病、鏈球菌病、豬副嗜血桿菌病、慢性腸結核病、腸道蠕蟲病等,能引起嚴重便秘,從而導致臌氣,此外常伴發(fā)其它癥狀及病變。緩解便秘即能緩解臌氣,在所謂無名高熱的病例中,一些豬場進行通便、散結,緩解臌氣,從而提高了治愈率。
防治:要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,通過全方位的生物安全措施,來預防此類傳染病的發(fā)生。
二、飼養(yǎng)管理不當
1、飼喂過飽
不定時的飼喂、饑飽不均等應激因素是導致過食的主要因素。病豬腹脹如鼓,胃壁擴張,造成消化障礙。通常在豬采食后15—20min表現(xiàn)癥狀,病豬呼吸加快,眼球周邊充血,嚴重的四肢不靈活,口鼻流粘液泡沫,肛門突出至死亡。
防治:可讓豬停食1d,少量飲水,同時可選擇肥皂水或者生清油深部灌腸,并進行腹部按摩。促進胃的運動機能以及排空。對病情嚴重的豬可以注射比賽可林(氨甲酰膽堿注射液),0.2 ml/kg,2次/d。
2、腸便秘
飼喂劣質飼料;飼料中混有多量泥沙;飲水不足,缺乏適當運動;斷乳仔豬突然變換飼喂純米糠而同時缺乏青綠飼料;伴有消化不良時的異嗜癖;去勢引起腸粘連,甚至母豬去勢時誤將腸壁縫合在腹膜上等都可導致原發(fā)性腸便秘。便秘導致的胃腸臌氣表現(xiàn)為食欲減退或廢絕,飲欲增加,腹圍增大,喜躺臥,有時呻吟,呈現(xiàn)腹痛,病初可緩慢地排出少量干燥、顆粒狀的糞球,其上覆蓋灰色粘液,雙手觸摸腹壁可發(fā)現(xiàn)圓柱狀或串珠狀結糞。
防治:(1)防止脫水和維護心臟功能,可靜脈或腹腔注射復方氯化鈉注射液(或5%葡萄糖生理鹽水),并適時注射20%安鈉咖;(2)用肥皂水l000—2000ml作深部灌腸,同時對秘結的糞球進行揉捏;(3)清理腸胃,胃管投服液體石蠟50~150ml,魚石脂3—5g,酒精30ml,常水500ml左右:(4)控制飼喂,可少量飲水。